本报记者 莫文艺
她自幼喜爱文艺,对古筝、书法、绘画等方面有浓厚的兴趣,还曾举办过个人专场音乐会;她善于观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创作作品“家庭两用臭氧机”。该作品获得第十四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一等奖、第三十二届湛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及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总决赛银奖。她,就是本期封面人物——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学生叶梓瑜。
工多艺熟 古筝爱好者举办音乐会
在家长心中,叶梓瑜是“贴心小棉袄”;而在老师、学生眼中,她是“三好学生”。她自幼喜爱文艺,对古筝、书法、绘画等有浓厚的兴趣。从五岁开始到现在,她师从袁晨曲老师学习古筝。2015年3月,她曾参加由珠江琴行举办的“音乐伴随我成长2015年音乐会”演出;2015年7月,通过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古筝八级考试;2016年4月,成功举办“琴声悠扬”叶梓瑜个人专场音乐会;2016年7月,通过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古筝九级考试。此外,她还热爱阅读和写作,其习作曾多次获奖及发表于《湛江日报》、《湛江晚报》。对于取得的成绩,她坦言,“弹古筝是兴趣所致,成绩只代表过去,一切从零开始。”
在叶梓瑜看来,学习古筝的过程既有困难,也充满乐趣。2011年8月,她去北京参加第六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古筝幼儿组”全国总决赛。她妈妈为了让她在赛前能熟练掌握比赛曲目《挤牛奶》,特意带她到琴房准备练琴。那时她想偷懒不练,于是对妈妈说:“您看,我在家里学琴只是60元一节课,这里练三十分钟却要50元,太贵了!何况我们这次来北京,一是为了比赛,另外还要去其他地方游玩,您还要花很多钱呢。不练了,反正我已经准备好啦,您就放心吧!”妈妈看她一脸认真的样子,就没让她继续练琴。回想起自己的那段顽皮经历,她忍不住笑了。
“至于困难,其实还蛮多的,但现在都扛过去了。”叶梓瑜介绍说:“2012年初,在学三级曲目时,因为左右手不协调,许多地方会出现卡壳现象。练着练着,我连想哭的心都有了,还产生放弃的念头。”妈妈知道她有那种想法后,耐心地开导她,“学习不能轻言放弃,现在学三级曲目,难度有所提高,你的手法尚不能熟练掌握,这是常理。但你不能畏难就想着放弃,而应该不断地苦练基本功,才能克服手法上的不协调,你要多思考,坚持每天练琴,并且做到脱谱弹奏,那么进步就会向你招手。如果还有困难,妈妈会陪着你一起度过难关的,加油!宝贝!”因为一路有妈妈的关爱和陪伴,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2016年4月9日,叶梓瑜成功举办了“琴声悠扬”叶梓瑜个人专场音乐会。“为了举办这场音乐会,我准备了三个月。音乐会有独奏与合奏曲目,共演奏了《云水禅心》、《浏阳河》、《荷塘月色》、《彝族舞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雪山春晓》、《梦江南》、《偏偏喜欢你》等八首曲目。整场下来,我觉得自己发挥还算可以,但还是有些紧张,有些曲目会出现弹错的现象。”她说。
创作家庭两用臭氧机获大奖
叶梓瑜既善于观察,也喜欢阅读,特别是科学方面的书籍,如《儿童自然大百科》、《儿童动物大百科》、《自然探索、科学探索、历史探索大全集》等。此外,她也爱收看CCTV的《我爱发明》栏目。在科技特长班里,她将老师授课的原理结合自己的新构想,制作小手工,变废为宝。在她心目中,爸爸是“超人”。她说,“在他的引导下,我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爸爸的动手能力特别强,我要向他学习、靠拢。”
五年级的时候,在一次住院的经历中,她看到医院的紫外灯,获知其可以用于杀菌、消毒。于是,她萌发创意,希望能创作一台家用消毒机。当前,家用消毒机主要的消毒方式有高温、紫外线、臭氧。对于室内消毒,高温的消毒方式无法采用;紫外线只能沿直线传播,穿透力弱,仅能杀灭其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臭氧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呈现出突出的杀菌、消毒、降解农药的作用,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剂,而且其在空气中弥漫快而均匀,消毒无死角。通过分析比较,她决定制作一台臭氧消毒机,它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原理简单,消毒效率高;对家具电器无损害;家用消毒无死角等特点。
在李晓耘老师的指导下,叶梓瑜经过半年多的研究验证,利用臭氧陶瓷片作为臭氧发生源。她介绍说:“臭氧陶瓷片具有电极工作稳定、臭氧发生量大、抗潮湿、抗氧化、电极不易脱落、启动时间短、功耗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本作品‘家庭两用臭氧机’通过散热风扇带动臭氧的扩散,直接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也可通过微型空气压缩泵、输气管和曝气石,将臭氧通入水中,形成臭氧水。”家庭两用臭氧机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既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制作臭氧水降解果蔬的农药。该作品获得了第十四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一等奖,第三十二届湛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及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总决赛银奖。
臭氧陶瓷片遇潮,其寿命容易缩短。在创作过程中,由于试验在梅雨潮湿季节里进行,臭氧陶瓷片使用不到15天就坏了,叶梓瑜心里挺着急的。因此,每次使用完毕,她就要用电吹风将箱体吹干,解决了臭氧陶瓷片遇潮寿命容易缩短的问题。
除了做手工以为,最近叶梓瑜还在学校黄小干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完成一篇关于语音研究的论文《Daniel-IPA 元音系统唇形参数数学模型的探讨及其在汉语韵母系统定量与动态分析中的应用》。“漫漫求知路,唯坚持理想,追求探索,勇于尝新,才能超越自我!”叶梓瑜说。
■个人体会
通过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对科技创新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麻烦,在解决问题时,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善于思考、大胆创新,把平时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应用于生活,经过创新会有奇迹出现,而每一个奇迹都掌握在我们手中。我认为外语很重要,学好外语可以用外语向外国友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与他们自由交流。
对这次参赛,我有三个非常深刻的感受:第一,每一份努力,都会获得倍增的收获,并在公众面前被表现出来;第二,行动是成功之母,如果我们有好的想法、好的观点,却不去行动,不去实施,都是空想;第三,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超强的行动力,向“不可能”挑战。
——叶梓瑜
■老师评语
“真人不露相”这句话用在叶梓瑜同学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在她文雅恬静、不爱说话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勤奋、努力、上进的心,再加上她的聪明、才智,学什么东西都特别快。她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思维敏捷,喜欢放开大脑去奇思幻想,对身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
——指导老师李晓耘